日本东京国办快乐8

  • 《周易》《周易参同契》《黄庭经》之间的关系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8:11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《周易》《周易参同契》(简称《参同契》)《黄庭经》,这三部巨著都是道教文化中具有极高地位的经典文献。在学习王𣌀之小楷《黄庭经》过程中。很早以前就想了解它们之间关系,相信很多朋友也喜欢这方面的交流。(本号初期也写过几篇文章,在此链上:《黄庭经》与《周易参同契》的内在关系、《黄庭经》与《中吕传道录》的关系、《悟真篇》是道教又一经典)

《参同契》是魏伯阳写的,结合了《周易》、黄老和炼丹术,所以主要思想应该来自《周易》的阴阳五行、天人合一这些。《参同契》用《周易》的卦爻来解释炼丹和内养,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,还有阴阳五行的变化。

《黄庭经》属于道教内丹经典,从成书时间看,《黄庭经》通常被认为是魏晋时期的作品,而《参同契》出自东汉,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传承关系,值得思考。《参同契》同时涉及外丹和内丹,而《黄庭经》更偏向内丹,所以可能《参同契》为《黄庭经》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一、《参同契》主要继承了《周易》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1.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  - 阴阳对立统一:《周易》的核心是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,《参同契》将其应用于炼丹理论,以“坎离”(水火)象征阴阳,强调阴阳调和是修炼的基础。例如书中以“坎离”为鼎器,通过水火相济推动丹药变化,体现了《周易》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的思想。   - 五行相生相克:《参同契》继承《周易》对五行(金木水火土)的哲学解释,将五行与人体脏腑、自然节气对应,认为五行的循环运动是炼丹和生命活动的根基。用“五行相生相克之理”指导内丹修炼。   - 天人相应:《周易》强调“与天地准”的天人合一,《参同契》进一步将人体视为“小宇宙”,以天地运行规律(如节气、日月)指导修炼,指出“丹道与天道”相通,通过模仿自然界的阴阳消长(如坎离升降)实现内炼。 2. 卦爻象的象征体系   - 卦象符号的借用:《参同契》以《周易》卦爻为工具,构建炼丹的符号系统。例如:     - 乾坤为鼎器:乾卦象征天(阳),坤卦象征地(阴),合为炼丹的容器(鼎)。     - 坎离为药物:坎(水/月/肾)和离(火/日/心)代表丹药的水火二气,需调和以成丹。     - 十二消息卦:借用《易》中“十二消息卦”对应一年节气,指导炼丹时机的选择。   - 爻变与炼丹过程:将卦爻的阴阳变化对应炼丹的阶段,如“复卦一阳生”象征丹基初成,“姤卦一阴生”提示需防丹气散失。3. 易理与时间、空间的哲学   - 时空循环观:《周易》强调“穷则变,变则通”,《参同契》将其转化为炼丹的时间规律。例如:     - 时辰与节气:“时辰与二十四节气”是修炼的关键,需顺应天地气机(如子午流注对应坎离交媾)。     - 鼎器的空间结构:以乾坤卦象构建鼎器的空间模型,如“天地设位”“坎离匡郭”,体现《易》中“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”的思维。   - 变易与守中:《参同契》主张“守中和合”,即在阴阳消长中保持平衡,与《易》中“中道”思想一致,如“一阴一阳”不可偏废。

二、《参同契》与《黄庭经》的关系 1. 思想渊源与理论承袭   - 黄老之学的共同基础:     - 《参同契》融合黄老“清静无为”思想,主张“清心寡欲”为修行前提,这与《黄庭经》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的内修原则一致。     - 两者均以道家“长生久视”为目标,但路径不同:《参同契》兼修外丹(炼汞铅)和内丹(炼精气神),而《黄庭经》专注内丹,以存思、吐纳调和三丹田(心、脾、肾)。   - 内丹理论的奠基与深化:     - 《参同契》提出“炼形、气、神”三阶段,为《黄庭经》的内丹体系提供了雏形。例如《黄庭经》中“导引”“咽气”等方法,可视为《参同契》“炼气化神”思想的细化。     - 《黄庭经》更具体地将人体经络与《周易》符号结合,而《参同契》的坎离、乾坤符号更多指向外丹与内丹的双重象征。

 2. 符号系统的差异与互补   - 《参同契》的符号体系:     - 以《周易》卦象为核心,如“坎离”“乾坤”“水火”等,同时结合炉火炼丹的具象比喻(如“金蛤蟆”“玉老鸦”)。   - 《黄庭经》的符号体系:     - 以人体部位(如“黄庭”“泥丸”“丹田”)和内脏(心、肝、肺等)为象征,直接关联呼吸、血脉与神气运行,更贴近内丹实践(《参同契》的“内丹”思想确实对后世气功产生了影响)。 3. 历史地位与影响   - 《参同契》为“丹经之祖”:它首次系统整合《周易》《黄老》与炼丹术,是内外丹理论的源头。   - 《黄庭经》的内丹专精化:成书于魏晋时期,受《参同契》内丹思想启发,但更专注于人体修炼,成为道教内丹术的经典,如“存思”“咽精”等方法直接继承了《参同契》的阴阳调和理念。

三、总结《周易参同契》以《周易》的阴阳五行、卦象符号和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,结合黄老清静无为的养生观,构建了内外丹并重的修炼体系。它既是对《周易》哲学的实践延伸,也为《黄庭经》的内丹理论奠定了基础。两者在思想上一脉相承,但《参同契》更注重综合性和符号隐喻,而《黄庭经》则更具体地将道家思想落实为人体修炼的实操方法。

轻松下,一起欣赏王羲之《黄庭经》。感谢关注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我是秋水长天:一起学书法。

喜欢 请点 在看 分享朋友圈 也是一种 赞赏和支持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相关资讯

精研共进 聚力备考——赣州市第四片区英

新闻动态 2025-04-15
春研序章 聚势赋能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,英语教学面临新挑战与机遇的当下,3月18日,赣州市...

立轴行星式搅拌机

新闻动态 2025-04-15
立轴行星式搅拌机通过独特的行星运动轨迹,即搅拌工具的自转与围绕中心轴的公转,使 UHP...

忽必烈攻打日本两次失败,此事细思极恐

新闻动态 2025-04-16
忽必烈曾经两次发动对日本的远征。分别是1274年和1281年。对于忽必烈为什么发动对日本的征伐...
    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日本东京国办快乐8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Powered by365建站